中国共产党保山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持续的石油危机冲击着整个欧洲,能源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按设计,电站发电容量为1兆瓦,建成后,每年的发电量将达到270万度,相当于1100余吨标准煤产生的电量。专家同时指出,光伏和光热都是太阳能发电的技术形式,国际上并没有哪一种是主流之说。
黄鸣说,光热发电要想进一步推广最需破解的就是成本问题。如千兆瓦级规模的光热发电站,发电成本可降到每度电0.5元,而5兆瓦以下的电站光热发电成本大约在每度电2元左右,因此太阳能热发电适合于大规模发电。据介绍,太阳能热发电根据设备聚热方式可分为碟式、塔式、槽式和菲涅尔式四种。在此之前,由中国科学院、皇明公司和华电集团等单位联合技术攻关的中国首座自主知识产权塔式光热发电站已在北京延庆安装完毕。记者从正在山东德州举办的中国太阳谷国际低碳科技博览会上获悉,凭借低耗能、自有技术、并网便捷等优势,光热发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国际太阳能学会副主席、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说,早在2001年,他的公司就自行开发光热发电技术,如今已成为全球第四家拥有光热发电成熟技术的企业。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国建成太阳能热发电总容量5万千瓦。以西班牙为例,2008年,该国光伏装机容量高达2511兆瓦,但当政府宣布削减财政补贴后,2009年的实际装机容量立刻萎缩至不到200兆瓦,足见政策威力。
另外,8%的收益率是光伏行业的普遍标准,但中电投将项目的内部收益率由8%调低至5%。光电贵,意味政府要多贴钱。这使得五家央企不惜血本竞标。开标之前又认为,应该在2元/千瓦时以下
8月16日,开标结束后,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梁志鹏表示:我们希望光伏电价通过招标能够逐年或逐次下降,但这次价格下降幅度比较大,应该说超乎我们的预料。毕竟产业的规模化不可能单靠几家企业来完成。
以西班牙为例,2008年,该国光伏装机容量高达2511兆瓦,但当政府宣布削减财政补贴后,2009年的实际装机容量立刻萎缩至不到200兆瓦,足见政策威力。之后业内普遍认为,国内成本价应在1.5元/千瓦时左右,如果过低的招标价格,会遏制行业的发展。一降再降,成本成谜这么低的价格,根本没法玩。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光伏在央企中所占份额很小,即使亏本一两亿元也能在其他产业板块中弥补回来。
《国企》记者获悉,明年7月~8月,中电投将组建完成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包括炼硅、铸锭、切片等,预计多晶硅电池板生产线产能达到1000兆瓦,届时组件成本可能出现大幅下降。政府让央企作投资者,以便更好地由自己主导,这一点并不应该被过多指责。沙晓林表示,关键问题还在于能否让光伏上网电价做到足够低,让平价上网时代尽快到来。当然,我们也不必过多地指责央企。
而在中国,财政补贴亦是政府考虑的重要议题。按照招标文件规定,若上网电价与技术方案报告、财务评价报告一致,报价最低者即为中标人。
同时,任何管理和电力接入费用不计。但在4天后的8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召集20余家重点企业召开内部会议,多家太阳能企业直指这是一笔亏钱的买卖,并细数低价竞争将会给行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啥要做亏钱的买卖既然这是笔亏本的买卖,为何如此多的央企急吼吼地一拥而上?事实上,有信息显示,央企已将组件供应商的利润压至最低,许多企业提供的多晶硅价格仅为9元/瓦,早已消耗掉两年后光伏大规模推广的价格下降预期。在此前下发的招标须知中,甚至还用黑色加粗字体特别提醒竞标企业——如招标人认为所有投标电价均明显偏高,有权拒绝所有投标。依据规定,竞标公司需为每个标的缴纳500万元保证金,抵押时长14 个月,而且公司必须具备10%的项目资本金,并在公司融资方案中保证30%的自有资金。0.7288元/千瓦时的低价由此得来。如果现在不压价,等到装机容量上来,这么多财政补贴,政府怎么办?其实,从本次竞标要求来看,主管部门设下的高门槛扼杀了大多数民企参与的可能性。另外,8%的收益率是光伏行业的普遍标准,但中电投将项目的内部收益率由8%调低至5%。
中电投此番报出低廉的价格,一来得益于捆绑企业能提供相对低廉的组件;二来自身产业链相对完整,能够和组件企业相配合以降低成本;三来管理上会产生协同效应,例如青海的水电厂可支撑炼硅等。国投电力总经理王维东对此认为,光伏发电的特点是规模小,利润低,国有企业做光伏发电,除了要做产业链外,就是出于自身配额的驱动。
央企压价的杀手锏就是亏得起。作为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今年的招标工作于6月下旬启动,覆盖西部六个省区共13个光伏电站项目,装机容量总计280兆瓦,特许经营期25年。
2009年中国(洛阳)太阳能光伏产业年会上,国内13家业界巨擘在共同签署的《洛阳宣言》中,提出了在2012年实现光伏发电1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目标。央企的低报价旨在抢占发展先机,积累行业资源。
强生光电董事长沙晓林则认为:其实国企审核也是很严格的。或许,1元时代将成为光伏上网大规模启动的新纪元。但结果与预期相距甚远。集体跳楼价也把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打了个措手不及。
开标之前又认为,应该在2元/千瓦时以下。40余家企业共计提交了135份标书,其中五大发电央企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和中电投成为这次投标的主角,且均祭出最低报价这一利器,摆出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
实际上,对于光伏电价究竟该多少成本,国内一直是众说纷纭。去年11月,国家相关部门认为,应在4元/千瓦时左右。
中电投所属的黄河上游水电开发、中电国际新能源控股、中电投新疆能源三家公司共报出了13个项目中的7个最低价,最终笑傲江湖:在总装机容量280兆瓦的13个光伏电站项目中,中电投中标了7个项目,合计装机容量150兆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孟宪淦指出,目前有的光伏企业的确可以做到发电成本在1元/千瓦时以下,但还需要合理的利润和管理费用才能得出最终的招标结果,作为新兴产业,光伏目前还处在需要政府鼓励发展的婴儿阶段,还未到成熟期,暂时不能像彩电一样依靠价格战和微利就能够生存。
据称,国家发改委曾在某次会议上要求屡出低价的中电投解释如何在较低电价水平下确保盈利,中电投给出的关键答案之一,就是全部使用自有资金,不用任何银行贷款。这一点增大中标项目的盈利可能性。多家参与投标的企业对《国企》记者说。据业内人士透露,早在竞标之前,能源主管部门就曾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放出风声,嫌光电价格太贵,即便降到1元/千瓦时还是太贵,七八毛才合适。
不少民企称,未来两年内,组件价格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还在高位行走。大家在赌未来两年市场,预判光伏组件价格将逐步下滑。
据相关人士透露,五大发电集团均背负清洁能源指标,甚至要想获得新的火电项目,必须有再生能源指标相配套。而节能减排的政治任务,是众多央企扑向这笔亏本买卖的一个内在动力。
有此前鉴,此次招标主管部门特意要求企业报价必须有理由、有根据,须报出相关运营成本等。其中,央企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称中电投) 狂揽7个项目,成为此次招标中的最大赢家。